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

托里县“互联网+”社会扶贫启动工作 实施方案

日期:2019-01-23 19:03:59 来源:  托里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点击:

“中国社会扶贫网”是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的唯一社会扶贫网络平台。该网依托国家建档立卡大数据资源,构建爱心捐赠、扶贫商城、扶贫众筹、扶贫展示、扶贫榜样五大功能平台,对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动员社会力量多形式助力脱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扶贫网”的发布上线,是社会扶贫的重大创新,是推进社会扶贫的有效手段。按照地区要求,现就“中国社会扶贫网”在我县上线推广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有效搭建帮扶需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提高社会扶贫精准度和公信力。2019年开始,逐步将全县参与社会扶贫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入网;将我县各级驻村扶贫干部及帮扶主体信息整合入网;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整合入网。在此基础上,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依托该平台开展社会扶贫,为托里扶贫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功能“互联网+”社会扶贫平台。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把线上工作与线下社会扶贫、扶贫日活动有效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就业和创业扶贫等重点项目的公益活动,并将这些活动的帮扶内容展示在线上、对接在线上、宣传在线上。到2019年12月底,实现全县所有贫困家庭注册全覆盖,实现有帮扶需求的贫困家庭都能及时发布贫困需求,力争全县贫困需求信息对接率总体目标达到60%以上,逐步形成“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新格局。

二、主要任务及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2019年1月12日前完成)。各乡镇及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组织协调机构、工作机制、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人员与经费保障等。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全面启动“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工作。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关注、参与、支持扶贫工作,形成全面布局、以点带面、整体突破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队伍(2019年1月15日前完成)。设县、乡、村三级信息管理员,主要任务是采集、审核、发布(代发布)贫困需求信息,做好有效对接、台帐管理、宣传发动、信息反馈等工作。信息管理员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从以下人员中产生: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电商从业人员、乡镇扶贫专干、村级综合服务人员、县扶贫办或牵头部门工作人员等。信息管理员原则上每村设一名,也可一名信息员管理多个行政村。信息管理员需热心扶贫事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年龄相对年轻,有一定的网络基础和写作能力。

(三)组织注册(2019年1月15日开始)。人员注册包括三类:即信息管理员注册、贫困户注册、社会各界力量注册。信息管理员注册后,由县管理中心给予各级信息管理员不同权限,各级信息管理员在县管理中心给予权限下开展工作。信息管理员在完成自身注册的同时,要进村入户帮助贫困户下载社会扶贫网APP(以下简称APP)注册。贫困户注册:贫困户可自行注册,没有智能手机的贫困户可由信息管理员代为注册。社会各界力量注册,包括:各级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成员、地区、县、乡、村包户干部;各级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个体工商企业等社会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注册。

(四)业务培训(2019年1月31日前完成)。县级层面拟于1月31日完成对信息管理员的业务培训,旨在明确县、乡、村三级信息管理员职责,确保各级信息管理员会使用、会推广、会审核。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线上业务交流群,随时交流答疑解惑,推进工作。

(五)发布需求(2019年2月1日开始)。信息管理员根据不同权限,负责采集、核实和发布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所采集的需求信息需贫困户本人申请,由信息管理员逐级核实真实性后发布。在贫困需求信息采集发布上,坚持贫困户自主发布与信息管理员代发布相结合,主要针对致贫原因发布需求信息;坚持贫困户个人需求信息的发布与贫困村需求信息的发布相结合;坚持围绕产业扶贫、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危房改造等脱贫攻坚的重点内容发布。村级管理员必须严格遵守“三不”需求标准审核,对已稳定脱贫的贫困户提出的需求不发布;对贫困户自己能解决的需求不发布;对不合理的过度需求不发布。

(六)需求对接(2019年2月1日开始)。按照“党委主责、政府主导、干部主推、社会主帮”的原则,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对接贫困需求。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积极开展线下募捐和线上众筹活动,与民政、教育、卫计等部门联动,引导各级社会组织在“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通过扶贫众筹、爱心帮扶等解决物资对接及资金募捐的合法性与需求信息对接的便捷性问题。

具体操作中,要将组织人员注册、发布帮扶需求、组织需求对接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采取边注册、边审核、边发布、边组织对接的方式,抓好各环节工作落实。

(七)推广运用(2019年2月1日开始)。充分运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爱心帮扶、扶贫众筹、电商扶贫、扶贫展示、扶贫榜样”五大平台,拓宽思路,创新机制,不断改进社会帮扶方式方法。

(八)检查考核(2019年2月1日开始)。每季度开展一次工作进度检查,对工作推进慢、成效差的乡(镇)及时进行督促指导。

三、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建立有效机制,确保县、乡、村三级联动。县扶贫办成立由扶贫办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有关人员任成员的中国社会扶贫网托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把中国社会扶贫网托里上线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来抓,成立组织协调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二)建立组织架构。按照“县设管理中心、乡(镇)设服务站、村设信息点”的发展思路,采取“县组织实施、乡(镇)检查落实、村采集发布”的运行模式,各部门要科学制定工作方案、逐级明确职责,层层压实责任。县卫计委负责卫生系统爱心人员注册;县教育局负责全县教育系统爱心人士注册;县直机关工委负责全县机关单位爱心人士注册;县工商联负责民营企业爱心人士注册;县民政局负责社会组织、团体爱心人士注册;县人行负责金融机构爱心人士注册;有帮扶责任的部门负责对本单位爱心人士注册。

(三)人员与经费保障。各乡(镇)根据“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工作需求,合理调配人员力量,安排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顺利推进,信息管理员报酬由各地自行解决。

(四)加强考核激励。县级将把“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工作作为对乡镇脱贫攻坚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月通报、季督查的机制,层层抓落实,级级出成效。同时,要制定出台社会帮扶激励办法,对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各界爱心人士贡献突出的,优先给予产业政策支持等,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帮扶的热情。

(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工作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宣传捐助实力、典型案例,不断提高知晓度和关注度,形成口碑效应,吸引爱心人士和贫困群众加入中国社会扶贫网。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迅速推进。根据自治区要求,中国社会扶贫网将形成全国贫困信息、帮扶成效、基层满意、工作创新等方面的社会扶贫大数据平台,建立社会扶贫评价体系,综合评定各地社会扶贫成效。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把握时间节点,完成对贫困户、驻村队员、包户干部、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的注册及贫困户需求信息的采集和审核,并组织开展对接帮扶工作。各乡镇于2019年1月12日前将具体实施方案报县扶贫办。 

(二)加强培训,科学管理。通过会议、培训班、组建QQ、微信业务交流群等方式对各级管理员进行培训。严格把握信息管理员的筛选标准,加强管理,确保所发布的需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村级管理员必须严格遵守“三全”工作职责,对所在村贫困户注册全覆盖,对贫困户掌握操作方法全指导,对贫困户获得对接的项目负全责。

(三)整合资源、聚焦脱贫。通过宣传推广,逐步完成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注册全覆盖。协调各类社会帮扶资金和物资精准对接帮扶需求,实现我县社会帮扶在社会扶贫网上全程留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梳理共性需求,挖掘扶贫项目,实现线上帮扶与线下扶贫、社会扶贫日活动等有效衔接。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对“中国社会扶贫网”托里门户上线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全民参与、全社会关注的浓厚氛围。要打造一批对接成功的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通过精品项目、典型案例的传播,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社会扶贫。

 

附件1.“中国社会扶贫网”APP下载指南

附件2.“中国社会扶贫网”信息管理员登记表